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什么叫热电偶?这*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是一次仪表,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A)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B)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电偶的发展历史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这*是热电效应,也称作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Thomas Johann Seebeck(1780~1831)
〔发现者〕托马斯·约翰·塞贝克1770年生于塔林(当时隶属于东普鲁士,现为爱沙尼亚首都)。塞贝克的父亲是一个具有瑞典血统的德国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鼓励儿子在他曾经学习过的柏林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学。1802年,塞贝克获得学学位。由于他所选择的方向是实验学中的物理学,而且一生中多半时间从事物理学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
毕业后,塞贝克进入耶拿大学,在那里结识了歌德。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及歌德反对牛顿关于光与色的理论的思想,使塞贝克深受影响,此后长期与歌德一起从事光色效应方面的理论研究。塞贝克的研究重点是太阳光谱,他在1806年揭示了热量和化学对太阳光谱中不同颜色的影响,1808年*获得了氨与氧化汞的化合物。1812年,正当塞贝克从事应力玻璃中的光偏振现象时,他却不晓得另外两个科学家布鲁斯特和比奥已经抢先在这一领域里有了发现。
1818年前后,塞贝克返回柏林大学,独立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对钢铁的磁化。当时,阿雷格(Arago)和大卫(Davy)才发现电流对钢铁的磁化效应,贝塞克对不同金属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磁化的炽热的铁的不规则反应,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磁滞现象。在此期间,塞贝克还曾研究过光致发光、太阳光谱不同波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偏振,以及电流的磁特性等等。
1820年代初期,塞贝克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热的关系。1821年,塞贝克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回路。他将两条导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结点,他突然发现,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而另一个结保持低温的话,电路周围存在磁场。他实在不敢相信,热量施加于两种金属构成的一个结时会有电流产生,这只能用热磁电流或热磁现象来解释他的发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时间(18222~1823),塞贝克将他的持续观察报告给普鲁士科学学会,把这一发现描述为“温差导致的金属磁化”。
塞贝克确实已经发现了热电效应,但他却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原因,是温度梯度导致金属在一定方向上被磁化,而非形成了电流。科学学会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温度梯度导致了电流,继而在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对于这样的解释,塞贝克十分恼火,他反驳说,科学家们的眼睛让奥斯特(电磁学的先驱)的经验给蒙住了,所以他们只会用“磁场由电流产生”的理论去解释,而想不到还有别的解释。但是,塞贝克自己却难以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将电路切断,温度梯度并未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所以,多数人都认可热电效应的观点,后来也*这样被确定下来了。
〔应用〕热电效应发现后的1830年,人们*为它找到了应用场所。利用热电效应,可制成温差电偶(thermocouple,即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只要选用适当的金属作热电偶材料,*可轻易测量到从-180℃到+2000℃的温度,如此宽泛的测量范围,令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望尘莫及。现在,通过采用铂和铂合金制作的热电偶温度计,甚至可以测量高达+2800℃的温度!
热电偶的两种不同金属线焊接在一起后形成两个结点,环路电压VOUT为热结点结电压与冷结点(参考结点)结电压之差。因为VH和VC是由两个结的温度差产生的,也*是说VOUT是温差的函数。比例因数α对应于电压差与温差之比,称为Seebeck系数。
热电偶的型号解释
温度测量范围和允许误差
热电偶类别 |
代号 |
分度号 |
测量范围℃ |
允许偏差△t ℃ |
铂铑30—铂铑6 |
WRR |
B |
0~800 |
±1.5℃或±0.25%t |
铂铑10—铂 |
WRP |
S |
0~1600 |
±1.5℃或±0.25%t |
镍铬-镍硅 |
WRN |
K |
0~1300 |
±2.5℃或±0.75%t |
镍铬-铜镍 |
WRE |
E |
0~800 |
±2.5℃或±0.75%t |
热响应时间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该变化的50%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热响应时间,用t0.5表示
□型号表示
WR□-□□□
W |
温度仪表 |
R |
热电偶 |
□热电偶材料 |
R)铂铑30-铂铑6 |
P)铂铑10-铂 |
|
N)镍铬-镍硅 |
|
E)镍铬-铜镍(镍铬-康铜) |
|
□安装固定形式 |
1)无固定式装置式 |
2)固定螺纹式 |
|
3)活动式法兰 |
|
4)固定法兰式 |
|
5)活动法兰角尺形式 |
|
6)固定螺纹锥形 保护管式 |
|
□接线盒形式 |
2)防溅式 |
3)防水式 |
|
4)隔爆式 |
|
□设计序号 |
0)ø16mm保护管 |
1)ø25mm保护管(双层套管) |
|
2)ø16mm高铝质管(单层套管) |
|
3)ø20mm高铝质管 |
热电偶公称压力
一般是指在室温情况下保护管所能承受的静态外压而不破裂。实际上,容许工作压力不仅与保护管材料、直径壁厚有关,还与其结构形式、安装方法、置入深度以及被测介质的流速和种类等有关。热电偶*小置入深度应不小于其保护管外径的8-10倍(特殊产品例外)。
热电偶绝缘电阻(常温)
常温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50V,测量常温绝缘电阻的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45%,大气压力86~106kPa。对于长度超过1米的热电偶它的常温绝缘电阻值与其长度的乘积应不小于100MΩ。
热电偶的上限温度绝缘电阻应不小于下表现定:
上限温度tm℃ |
试验温度t℃ |
电阻值MΩ |
100≤tm<300 |
t=tm |
10 |
300≤tm<500 |
t=tm |
2 |
500≤tm<850 |
t=tm |
0.5 |
850≤tm<1000 |
t=tm |
0.08 |
1000≤tm<1300 |
t=tm |
0.02 |
tm>1300 |
t=1300 |
0.02 |